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:一个是有钱,一个是值钱。
有的人运气好,出生在富贵之家,一出生就像贾宝玉一样嘴里含着玉,有钱就不是问题。但有钱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,也就是你本人值不值钱的问题。
值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,比如你去找一份工 作,人家给你开出百万年薪,那就表明你很值钱;如果人家每个月只给你开一千元工资,那就表明你还不够值钱。
“有钱”和“值钱”是两个概念。
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,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“富二代”腰缠万贯,但除了挥霍什么都不会,这样的人“分文不值”。
但值钱的人早晚会有钱,因为值钱的人都有足可夸耀的某种能力,凭借这种能力,他不仅可以安身立命,还能积累财富,这样的人甚至连存钱都不需要。比如一个著名的画家, 他需要钱的时候只需画一幅画就行了。
所以人们常说,不要把自己变成“储钱罐”,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;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“印钞机”,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。
一个人与其有钱,不如让自己变得值钱。值钱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成就感。对于一个追求有意义人生的人来说,成就感至关重 要。成就感从哪儿来呢?来自于自己付出努力之后得到的某种收获。收获越大,成就感就越大。
如果一个人的钱是伸手向父母要来的,那无论有多少钱他都不会有成就感。如果一个人的钱是靠自己赚来的,那不管赚多少他都会有成就感,而且只要来路正,钱越多,成就感会越大。
一个人不断努力的过程就是让自己不断值钱的过程;值钱之前,是你求别人;值钱之后,是别人求你。我把值钱前后的这一转变叫做“价值转折”,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价值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我这里说的“别人求你”,不是因为你有权,而是因为你有能力。
我们是否应该认真问问自己
今天的我有钱吗?
未来的我值钱吗?
reference 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61179.jsp
My stock portfolio
stock malaysia
google ad
Tuesday, 7 October 2014
不想存款變少,那就停止討好別人》5件跟錢無關,卻能決定你存款數字的事
有一句話,當初我想到時也令自己沉思:「理財並不只是管好財務,更是管好自己的心。」確實,如果要全面改善一個人的財務狀況,除了先從記帳、預算、財務規劃等數字面著手,接著就需要從金錢管理的習慣與心態來調整。
當然,每個人身上都藏著未曾察覺,但又深深影響自己的潛在行為。就如同魚並不知道自己游在水裡的譬喻,這些行為也可能無時無刻在消耗自己的金錢,或是阻擋自己增加財富。
該怎麼解決?我的經驗是除了「看清楚」還不夠,還要一直不斷的提醒自己、重覆練習,之後才會漸漸感受到好處。不過一旦開始練習後,就會驚覺自己原來還可以進步那麼多,反應的就是財務實質提升。以下這五件事情就是值得一直不斷重覆練習的事,有些我已經練習了十幾年仍然在精進中。鍥而不捨的原因很簡單:因為真的有幫助。
1. 別對投資太樂觀
雖然投資要趁市場發生危機時勇於進場,但不代表就該對報酬抱以樂觀的想法。反之,保守一些才能讓自己的投資路走得更順。
金融市場是個未知無法預測的世界,未來走向並不可能100%照預期規劃走,所以在評估投資潛力時反而不該太樂觀,而是要用較保守的方式來預期,這樣達成目標的機率才會高。若是投資最終結果比當初預估樂觀,那也是好上加好,不亦樂乎。
另外,對投資抱著保守的心態,也可以讓自己不會因為一時貪念而迷惘。外面有很多居心不軌的人,整天只想著從別人口袋裡多騙點錢進來,如果因為自己的貪心而上勾,將辛苦工作的收入拿去給別人花,實在划不來。
2. 生活習慣無形中花掉你的錢
我們都知道隨手關燈可以省電費,但事實上還有很多可能一輩子都沒注意過的生活習慣,正一點一滴浪費你的錢。
比如我是在快到三十歲才開始注意自己走路的方式,習慣踏步時先用後腳底滑過地面再往前走,導致我的鞋子很容易磨損。在此之前,我根本不覺得這樣的走路方式是在「花」錢,每次看到鞋底磨平甚至破洞時只覺得鞋子該換而已。不過當我開始「意識」到後,才驚覺這輩子可能因為這樣的走路習慣,讓我銀行帳戶少存很多錢。原本可以穿更久的鞋子提早損壞,為了買新鞋也就花掉更多。簡單說,如果你也是在乎自己辛苦賺來收入的人,注意這樣的習慣可以幫你存下許多不必要的開銷。
如果你主動觀察,會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習慣,只是要你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節省更多錢。譬如有些人洗手開水龍頭習慣一次開到最大,但實際上只要一半的水流量就很夠用,類似這樣的生活習慣只要主動察覺,就能省下一些錢去存。
3. 想要收入增加,就不要浪費時間
在達到財務自由之前,我們都需要靠工作賺取收入,而有效的運用時間才能帶來更多的收入。不論是上班工作的產值,或是下班後運用時間增加的競爭力、開拓其他收入來源,做好時間管理反應的都是能夠增加收入。
再來,懂得把握時間提早開始投資,也可以讓你在投資中省更多的力氣,或是在睡覺中持續享受投資帶來的收益。所以不要浪費掉你的時間,就算是用作休息娛樂也可以事先規劃,讓自己的休閒品質提升,而不是把時間用在事後想不起來做了哪些事的地方。
4. 不想存款減少,就停止試著討好其他人
資本主義的影響,讓人們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去證明自己,其中一個會令人錢包大失血的就是「討好別人」。就舉買車子來說,起初都是因為需要代步所以才買車,但開始挑選時腦袋就不自覺會被帥氣的車子外觀、像徵身份的品牌給吸引,若加上廣告明星的催化,常因此背上過於沉重的車子貸款。
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,而選擇買比較貴而不是比較實用的商品。如果有種機器是可以記錄人一生為了討好其他人所多花的錢,相信那些數字會非常驚人,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買車、買房,都可能因為「心中想證明什麼」而付出代價。所以,試著停止去討好別人,幫自己存下更多實質的錢,花錢方面也才算是真的隨「心」所欲。
5. 誠實且優先處理財務問題
有兩種人不會正視自己的金錢管理:財務狀況一團糟的人,還有工作太忙的人。前者的理由不難猜到,因為面對問題只會更痛苦,所以乾脆不理它了!比較要擔心的是後者因工作太忙的人,往往因為在職場上很努力而覺得不用擔心人生,加上生活與經濟狀況沒有發生問題,所以就沒有認真面對自己的財務。
但你知道嗎?等到有問題時,往往也來不及了。
對於財務狀況不好的人,如果願意重新站起來,從最基本的理財基本功開始做起,會發現很快就能改善。至於工作太忙的人,可惜的就是原本可以讓自己的收入發揮更高的效益,讓自己努力產生更大的價值,卻因為「忙」而疏於做金錢管理而浪費掉。所以,如果你剛好就是後者,千萬別因專心工作而把金錢管理擺在一旁,而是要誠實而認真的面對它。
結語:
因為人的大腦對「因果關係」的解讀習慣,所以我們常把一件事的成功原因看得太過簡單。就像有時透過地圖查詢從A到B該如何走,感覺只要拐幾個彎或是沿著路標就能到達,實際上路時才會發現路線不如想像中順利。
理財方面很多時候也是這樣,感覺應該只要把錢管好就會有不錯的成績,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其他跟錢無關的事情在影響自己。以上這五件事情希望大家都能一同提醒自己,並且持續練習,讓自己的金錢管理能再更上層樓,雖然它不是做了馬上見效,但長期持續下去,你會發現自己對財務的掌控權將更大,存款也會再更有效的往上成長。
reference: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61114.jsp
當然,每個人身上都藏著未曾察覺,但又深深影響自己的潛在行為。就如同魚並不知道自己游在水裡的譬喻,這些行為也可能無時無刻在消耗自己的金錢,或是阻擋自己增加財富。
該怎麼解決?我的經驗是除了「看清楚」還不夠,還要一直不斷的提醒自己、重覆練習,之後才會漸漸感受到好處。不過一旦開始練習後,就會驚覺自己原來還可以進步那麼多,反應的就是財務實質提升。以下這五件事情就是值得一直不斷重覆練習的事,有些我已經練習了十幾年仍然在精進中。鍥而不捨的原因很簡單:因為真的有幫助。
1. 別對投資太樂觀
雖然投資要趁市場發生危機時勇於進場,但不代表就該對報酬抱以樂觀的想法。反之,保守一些才能讓自己的投資路走得更順。
金融市場是個未知無法預測的世界,未來走向並不可能100%照預期規劃走,所以在評估投資潛力時反而不該太樂觀,而是要用較保守的方式來預期,這樣達成目標的機率才會高。若是投資最終結果比當初預估樂觀,那也是好上加好,不亦樂乎。
另外,對投資抱著保守的心態,也可以讓自己不會因為一時貪念而迷惘。外面有很多居心不軌的人,整天只想著從別人口袋裡多騙點錢進來,如果因為自己的貪心而上勾,將辛苦工作的收入拿去給別人花,實在划不來。
2. 生活習慣無形中花掉你的錢
我們都知道隨手關燈可以省電費,但事實上還有很多可能一輩子都沒注意過的生活習慣,正一點一滴浪費你的錢。
比如我是在快到三十歲才開始注意自己走路的方式,習慣踏步時先用後腳底滑過地面再往前走,導致我的鞋子很容易磨損。在此之前,我根本不覺得這樣的走路方式是在「花」錢,每次看到鞋底磨平甚至破洞時只覺得鞋子該換而已。不過當我開始「意識」到後,才驚覺這輩子可能因為這樣的走路習慣,讓我銀行帳戶少存很多錢。原本可以穿更久的鞋子提早損壞,為了買新鞋也就花掉更多。簡單說,如果你也是在乎自己辛苦賺來收入的人,注意這樣的習慣可以幫你存下許多不必要的開銷。
如果你主動觀察,會發現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習慣,只是要你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節省更多錢。譬如有些人洗手開水龍頭習慣一次開到最大,但實際上只要一半的水流量就很夠用,類似這樣的生活習慣只要主動察覺,就能省下一些錢去存。
3. 想要收入增加,就不要浪費時間
在達到財務自由之前,我們都需要靠工作賺取收入,而有效的運用時間才能帶來更多的收入。不論是上班工作的產值,或是下班後運用時間增加的競爭力、開拓其他收入來源,做好時間管理反應的都是能夠增加收入。
再來,懂得把握時間提早開始投資,也可以讓你在投資中省更多的力氣,或是在睡覺中持續享受投資帶來的收益。所以不要浪費掉你的時間,就算是用作休息娛樂也可以事先規劃,讓自己的休閒品質提升,而不是把時間用在事後想不起來做了哪些事的地方。
4. 不想存款減少,就停止試著討好其他人
資本主義的影響,讓人們開始用不同的方式去證明自己,其中一個會令人錢包大失血的就是「討好別人」。就舉買車子來說,起初都是因為需要代步所以才買車,但開始挑選時腦袋就不自覺會被帥氣的車子外觀、像徵身份的品牌給吸引,若加上廣告明星的催化,常因此背上過於沉重的車子貸款。
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,而選擇買比較貴而不是比較實用的商品。如果有種機器是可以記錄人一生為了討好其他人所多花的錢,相信那些數字會非常驚人,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買車、買房,都可能因為「心中想證明什麼」而付出代價。所以,試著停止去討好別人,幫自己存下更多實質的錢,花錢方面也才算是真的隨「心」所欲。
5. 誠實且優先處理財務問題
有兩種人不會正視自己的金錢管理:財務狀況一團糟的人,還有工作太忙的人。前者的理由不難猜到,因為面對問題只會更痛苦,所以乾脆不理它了!比較要擔心的是後者因工作太忙的人,往往因為在職場上很努力而覺得不用擔心人生,加上生活與經濟狀況沒有發生問題,所以就沒有認真面對自己的財務。
但你知道嗎?等到有問題時,往往也來不及了。
對於財務狀況不好的人,如果願意重新站起來,從最基本的理財基本功開始做起,會發現很快就能改善。至於工作太忙的人,可惜的就是原本可以讓自己的收入發揮更高的效益,讓自己努力產生更大的價值,卻因為「忙」而疏於做金錢管理而浪費掉。所以,如果你剛好就是後者,千萬別因專心工作而把金錢管理擺在一旁,而是要誠實而認真的面對它。
結語:
因為人的大腦對「因果關係」的解讀習慣,所以我們常把一件事的成功原因看得太過簡單。就像有時透過地圖查詢從A到B該如何走,感覺只要拐幾個彎或是沿著路標就能到達,實際上路時才會發現路線不如想像中順利。
理財方面很多時候也是這樣,感覺應該只要把錢管好就會有不錯的成績,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其他跟錢無關的事情在影響自己。以上這五件事情希望大家都能一同提醒自己,並且持續練習,讓自己的金錢管理能再更上層樓,雖然它不是做了馬上見效,但長期持續下去,你會發現自己對財務的掌控權將更大,存款也會再更有效的往上成長。
reference: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61114.jsp
Friday, 12 September 2014
穷人靠力,富人借力!看完你将不再穷!
有个穷人,因为吃不饱穿不暖,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,诉说生活的艰苦,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却挣不来几个钱。
哭了半晌他突然开始埋怨道:“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,为什么富人天天悠闲自在,而穷人就应该天天吃苦受累?”佛祖微笑的问:“要怎样你才觉得公平哪?”穷人
急忙说道:“要让富人和我一样穷,干一样的活,如果富人还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。”佛祖点头道:“好吧!”说完佛祖把一位富人变成了和穷人一样穷的人。并
给了他们一家一座山,每天挖出来的煤当天可以卖掉买食物,限期一个月之内挖光煤山 。
穷人和富人一起开挖,穷人平常干惯了粗活,挖煤这活对他就是小菜一碟,很快他挖了一车煤,拉去集市上卖了钱,用这些钱他全买了好吃的,拿回家给老婆孩子解
馋。富人平时没干过重活,挖一会停一会,还累的满头大汗。到了傍晚才勉强挖了一车拉到集市上买,换来的钱他只买了几个硬馒头,其余的钱都留了起来。第二天
穷人早早起来开始挖煤,富人却去逛集市。不一会带回俩个穷人来,这两个穷人膀大腰圆,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给富人挖煤,而富人站在一边指手画脚的监督着。只
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挥两个穷人挖出了几车煤去,富人把煤卖了又雇了几个
苦力,一天下来,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,剩下的钱还比穷人赚的钱多几倍。一个月很快过去了,穷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,每天赚来的钱都买了好吃好喝,基本没有剩余。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,赚了不少的钱,他用这些钱投资做起了买卖,很快又成了富人。
结果可想而知,穷人再也不抱怨了。成功,不在于你能做多少事,而在于你能借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!
学会借力吧!借別人的力,借工具的力,借平台的力!借系统的力!由此,你便找到了杠杆的着力点,去撬动整个世界!
你知道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是什麼嗎?
我們可能不止一次地抱怨過自己為什麼會是窮人,抱怨賺錢太艱難,但事實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樣的心態,才阻止了我們走向更富有的道路的方向。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窮人和富人的根本區別是什麼,調好你的心理狀態才能變更好哦。
富人 : 收入 - 储蓄 = 支出
穷人 : 收入 - 支出 = 储蓄
窮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賺錢或如何才能賺到錢,他們更多的想如何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和穩定的生活;富人有強烈的賺錢意識,他不會侷限於某地某時,哪裡有錢賺哪裡就是他的家。
一、社交:窮人喜歡走窮親戚,窮人排斥與富人交往,久而久之也成就了窮人的心態和行為模式;富人多是邀請富人,話題也是如何賺錢的門道經驗。
二、業餘生活:窮人在家看電視,被肥皂劇感動得痛苦流涕,還要按照劇裡的時尚來打扮自己;富人在外跑市場,就是打球時也不忘記帶著項目和合同。
三、時間:窮人的時間是不值錢的,他們在空閒裡手腳都在忙,忙着去打牌,忙着去麻將桌上摸幾把,賭運氣;富人的閒時也是一種工作方式,修身養性,以利再戰,腦子一刻也不閒着。
四、激情:窮人只有激動沒有激情,上司表揚了他會激動,商店打折了他也會激動;富人總有這樣的激情:每個人都終將不是窮人,“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?”
五、歸屬感:窮人是顆螺絲釘,他們迫切希望自己從屬並依賴於某一團體,並以這個團體的標準要求自己;富人總是一方面向窮人灌輸團體精神,一方面又暗地招兵買馬,培養新人。
六、自信:窮人的自信來自外表,來自外界的眼光和評價,窮人的自信往往不是發自內心和自然天成的;富人李嘉誠說:光景好時決不過分樂觀,光景不好時,也決不過分悲觀……這種自信來自內心,它決不會被外力所左右。
七、習慣:有個故事: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,窮人滿懷希望地開始奮鬥,可是牛要吃草,人要吃飯,日子難熬,於是窮人把牛賣了,買了幾隻羊,吃了一
隻,盼着其他羊生小羊,可是小羊沒生出來,日子又艱難了,窮人只好賣了羊,買了雞,想讓雞生蛋,但是日子仍沒有改變,最後窮人把雞也殺了,又恢復了以前的
生活。一個投資專家說,富人成功的秘訣是:不管多麼困難,也不要動用投資和儲蓄,壓力會幫助你找到賺錢的辦法。
Tuesday, 5 August 2014
20岁还不储蓄?9个恶果等着你!
国内通货膨胀率虽然保持在3%,但钱还是不夠用,在这样的环境下,储蓄就是个非常良好、而且必要的习惯。储蓄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,可以帮助你慢慢存到第一笔资金,发展你将来的大计。但如果20岁前你还没建立起储蓄的习惯,那将要面对的恶果可是很可怕的!
1.失去利息
理财专家有句名言,“投资理财最有力的武器,不是资金的多寡,而是时间之长短”。如果在年少时期就已经养成储蓄的习惯,根据复利率的魔力,10几岁开始储蓄与30几岁才开始存钱,手头上的资金可是会相差至少10倍!
2.投资延迟
2.1
投资必须要有资金,如果没有储蓄的习惯,拿不出资本,赚入第一桶金的时间当然就要延后。投资学习是越早越好,如果不想因筹不出资金而打乱自己的投资计划,终致错过良机,那还是趁早养成储蓄的习惯!
3.失业压力
大环境不好,储蓄在危难时刻可以起着保命的作用。如今经济每况愈下,甚至连大公司都朝不保夕,如果不幸遇上裁员或无薪假,常年储蓄下来的资金就可以让你暂时生活无虞,在找工作的期间,至少不用承受太大的经济压力。
4.忍受苦工
4.1
如果工作环境越来越不顺心,又没有储蓄习惯的话,你或许就要继续忍受着不如意的窘境;相反,有了储蓄资金,至少生活暂时有了保障,潇洒地辞职后还有能力边过日子边找工作。
5.生活倒退
工作收入可以让你的生活保持一定的素质,每周吃顿好的、看场电影当然没问题。但万一遇上车祸、家人生病等突发事件,若没有储备金的资源,可能影响原本素质不错的生活。
6.买房无望
6.1
买房子对你来说或许太遥远了,但事实是房价日益增长,如果没有储蓄习惯,到了30好几想要成家,手头上的资金或许连首期都付不起。储蓄是帮助达成目标的一个好途径。
7.赚钱力减
20岁时年轻力壮,就算没有发展大计,但只要努力工作就有饭吃。但是如果没有储蓄的习惯,等到30几岁精神、体力也日渐衰弱,手头上又没有可以挪用的资金,想要重新起步或换个跑道都非常困难。
8.乱用钱
没有储蓄不代表你乱花钱。但确实,培养起储蓄习惯,在使用手头上有限的金钱时,无形中就了解到“需要“与“想要”两者的差异,起码知道什么应该买、什么可以不买。
9.你会后悔
人生不能重来,如果未来发生任何急需金钱的问题,你或许会后悔没有趁年轻时开始储蓄。
不管赚多还是赚少,养成储蓄这个习惯,都将终生受用。
今朝有酒今朝醉的“月光族”生活虽然潇洒,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。储蓄的习惯总得早点养成,有了一小笔资金,以后创业才有谱啊!
reference: 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56999.jsp
Wednesday, 16 July 2014
[转帖] 投資理財的秘訣:不要輕信還有秘訣
有兩個理財建議大部分人都曾聽過:支出小於收入,以及提早開始投資。支出要小於收入才會有錢可存,提早開始投資才能享受錢愈滾愈大的滋味。
如果從數學角度來看這兩個建議,那真是太簡單不過了。每個月存下至少1萬元的錢,投資在長期平均10%的投資複利上,30年後大約能存下1400萬的財
富。如果你從22歲就開始做這件事,那麼才52歲你就可以用現金買房子,雖然經過通膨的影響或許那時1400萬的房子只能算一般般的房子,但至少還是一棟
無房貸的房子呀!
但事情總是沒有那麼如意,是吧?
10%的長期投資報酬要去哪找?要找什麼樣的工作才能在扣除生活費後還能存下投資本金?這些都是現實上會遇到的難題。但我誠心認為,先不管這些如何「找」到的問題,其實更困難的是如何「做」到。
找,需要方法,但是做,更需要財務上情緒跟心理的管理。
回頭把剛剛的計算過程拿出來看。30年的時間,每月都要堅持存下1萬元,想想看這是需要多大的動力跟持續力?別說30年,搞不好3年的時間就會有人開始打
著「對自己好一點」的旗子,把辛苦存下來近四十萬的錢花光光。當然,這些錢好好計畫的用,可以換回好幾躺生命之旅,或是值得回味的美好人生回憶。但別跟我
說每個人都是有計畫的去花這些錢,多數人應該都是莫名的把錢花掉。
再者,每年平均10%的投資報酬率看起來是不容易,但更不容易的是如何不受短期高報酬的投資給吸引。說實話吧,如果擺在眼前的投資機會是二年就能回本的
話,又有多少人不會心動呢?(等於每年40%以上的報酬率)投資理財是一個很有趣的領域,在這世界裡愈是想要賺大錢,結果往往是愈賺不到大錢。這可惡的現
象簡直是跟我們的生活經驗完全相反。不論是工作或生活中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,持有積極心態努力往前進是必要條件,但在投資世界中愈是積極努力地想要賺到
錢,結果愈是相反。
所以,很多生活上很努力的人,投資時也常摔到重傷,哀哉。
找到卻做不到,仍然沒用
很久以前,一位劍士為了成為武林高手受眾人肯定,到處拜師學藝,但或許是年少輕狂心太急,他總認為找到一把好寶劍勝過擁有好功夫,所以在他習武數年期間,他只花少部分時間練武、揮劍,花大部分時間尋求能打出好寶劍的師父。
某天,他真的取得一把難得寶劍,但那把劍外觀跟一般劍有點不同,興奮之餘他也沒想太多,就開始上路尋找各方劍士切磋。十餘場鬥劍下來有輸有贏,但跟往常一樣輸仍是多於贏,劍士百思不得其解,某天就難過地坐在角落望著劍大嘆:「莫非吾人不適揮劍?」
正當低頭嘆氣時,劍士發現劍的握柄處竟刻著一段小字,上頭寫著:「此劍柄製作因誤而前後相反,若照正常握法則威力大減。」
原來,劍士是真的「找」到好劍,但揮劍方法不對,效果反而更差。他以為找到成功的祕訣,但沒有正確的心態,祕訣一點也幫不上忙。
投資理財倒底有沒有祕訣
至於找到祕訣真的重要嗎?若要說真有祕訣,可能就是不要相信還有祕訣吧!這雖然是半開玩笑來的,我相信有很多投資獲利的眉角沒有搬上抬面,只是我也相信真
正的祕訣不可能那麼輕易花個幾萬元就買到,重點也不是在花了多少錢(就算是幾十萬也一樣),重點是思考對方為什麼不留著自己好好賺,冒著公諸於世後失去效
益的風險呢?
可以完美回答這問題的答案有很多,我聽過很多種版本了,也看過很多後來的下場,要相信的話還是請你三思其中的邏輯。
而且拜網路的開放,以及一本又一本好理財書的累積,市場上想要找到有用的投資理財知識並非難事,很多作者甚至是用生命在寫經驗,除了感動之餘,只要用心學習研究它們,就算不像也有三分樣(前提是你要分出認真寫跟亂寫)。
關鍵還是在有沒有做到,特別是心態方面。相信只要穩住你的心好好的理財跟投資,把該賺的錢賺下來,這輩子的生活條件都能在中高水準之上起跳。至於是否有機
會單靠投資理財成為另外20%的好野人之列,又或是這20%值不值得你冒可能無法負擔的風險去奪取,反而是在出發尋找之前,更該好好冷靜思考的事。
這世界不會有人比你還關心自己的錢,不論你現在的財富有多少,都應該要學著把好賺的先賺下來,而不是一下子就想跳級,想要小錢一下就翻成大錢。記住我這句話:「把現有的錢管好,才能證明你值得擁有更多。」
而想要擁有更多,就先把自己的心管好;這,才是最重要的理財祕訣。
reference: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55988.jsp
Tuesday, 15 July 2014
穷人为什么不敢去创业?
穷人也有紧迫感,也很想尽快改变自己的贫穷面貌。他有积极性,但又总是有恐惧感,因为他从来没有独立把握过自己的命运,也没有商业运作的经验,就像一个从来没用过电脑的人,生怕一用力就把键盘敲坏了,或者一上网就会遭遇病毒。
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,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,开机!而对于想要创业的穷人来说,什么也别想,干起来再说!
干任何事都是需要条件的,而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耗费许多精力,拖延漫长时间,有时还没等到条件成熟,周边环境已经变化,旧条件没达到,新问题又冒出来,结果还是下不了手,最终不了了之。
穷人一生都在等待,等所谓的机会,等条件成熟,头发等白了,心也等老了,既使条件成熟了,你也懒得干了。机会不是等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,不干永远没有机会。
干起来再说,边干边寻找机会,边干边创造条件,边干边修正,边干边完善,你是穷人你怕什么!只要大方向是对的,也许最初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,最终就有了好 的结果。穷人一生都在等待,等所谓的机会,等条件成熟,头发等白了,心也等老了,既使条件成熟了,你也懒得干了。机会不是等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!
人生一场赌
穷人遇事爱说赌一把,人生一场赌,这是一种态度。
赌是最能看出一个人性格的,面对直接的利害得失,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,哪怕你不选择,也是一种态度,也要承受后果,你既然入了局,就必须接受考验。
有的人喜欢豪赌,大把下注;有的人比较谨慎,步步为营。前者风险大,机会也大,输起来很惨,赢起来也痛快。后者来得慢,收获未必小,慢慢积累,或许终有所成。
最怕有种人,他看见局中热闹,忍不住心慌,也想博它一把,无奈患得患失,瞻前顾后,在一旁看得手心都冒了汗。如果始终只冒汗倒也罢了,可他冒汗以后,自以 为看出了门道,忽地长出一颗豹子胆,一头扎下水,连头发都不露一撮出来。其结果多半不好,如果输了,旁人想救他也无处下手;如果赢了,以这种状态,不像范 进中举,闹个半疯才怪。
没有一份真正的潇洒,输赢都是难以承受的。人生能有几回博,入局不是什么难事,但自己到底能赌多大?得先想清楚了,然后才是技术问题。赌博看起来是靠运气,但真正的高手绝对要凭智慧,以及性格上的过人之处,才能在这个场子里混下去。
其实穷人最应该赌的就是命运:难道我永远就是穷人?
有一个富人,他的成功是从买房地产开始的。当他决定要去买一个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时候,他首先是买了一个课程,三百八十五美金的一个课程,去学房地产。他花 了六个月的时间去看所有能购买的房地产,而此时他的朋友正在海边玩冲浪,或者是打高尔夫球,或者是喝酒。六个月后,他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,他的第一个 房地产花了一万八千元,只付了十分之一的预付款,那也是跟人家借来的,所以事实上一分钱都没投进去。他尝到了甜头,又去借了两个一万八千元的美金,这样, 就有了三座同样的投资了。过了一年,他投资的房产增值了,每个都卖了四万八千元,加起来赚了九万美金。他又以这些利润,又买了许多其他的房地产。
这听起来有点像个神话,咱们姑且不去挤他的泡沫,至少这种方式是可以借鉴的。只不过你得付出代价,放弃你的休息和娱乐,当你的朋友在牌桌前激战时,你得坐到书桌前;当你的亲友去旅游时,你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转悠,调查市场,寻找机会。
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,成为富人以后,你可以不工作,只干自己喜欢的事,但在此之前,你必须比别人辛苦更多。
在同样的环境中,为什么有的人穷,有的人却相对富一些呢?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,也不是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问题,而是知识、性格和思想。
素质创造财富
一般人眼中,拾破烂的一定是穷人,想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是近乎天方夜谈的事。可是,真就有人做到了。
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,名叫王洪怀。有一天他突发奇想:收一个易拉罐,才赚几分钱。如果将它熔化了,作为金属材料卖,是否可以多卖些钱?他于是把一个 空罐剪碎,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,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,然后花了六百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。化验结果出来了,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 金!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,每吨在一万四千元至一万八千元之间,每个空易拉罐重十八点五克,五万四千个就是一吨,这样算下来,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 罐要多赚六七倍钱。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。
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,一念之间,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,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迹。
为了多收到易拉罐,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,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,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。一周以后,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,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,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。这一天,他回收了13万多个,足足二吨半。
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,卸完货仍然又去拾他们的破烂,而王怀洪却彻底变了。
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。一年内,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二百四十多吨铝锭,3年内,赚了270万元。他从一个“拾荒者”一跃而为百万富翁。
一个收破烂的人,能够想到不仅是拾,还要改造拾来的东西,这已经不简单了。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,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。至于600元的化验 费,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,一般的收荒匠是绝对舍不得的,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。虽然是个拾荒匠,却少有穷人的心态,敢想敢做,而且有一套 巧妙的办法,这种人,不管他眼下的处境怎样,兴旺发达那只是迟早的事。
穷人的一本万利
穷人即使有钱,也舍不得拿出来,他总怕钱飞了,又回到穷日子去,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,也不愿冒风险,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,还是紧紧抱着自己的钱,少用就等于多赚。
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,蛋生鸡,一本万利……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,毕竟是那样脆弱。在渐渐成熟的商品社会,利益平均化,经营理性化,一切 都趋于平淡,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好事。一切都得渐渐积累,而穷人既没有原始的资本,又没有经营的经验,致富还特别心切,步子慢一点就颇不耐烦。
不耐烦就容易冒进,冒进的结果是好人牺牲,敌人高兴,你那点可怜的资本,几下就玩完。结果穷人的一本万利,最终演变成了一本一利,甚至是一本无利,还是好梦一场。
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,在此基础上,如果做得不好,可能只是万本一利,如果做得好,也有可能万本亿利,总之没有本是不行的。
穷人是想得多做得少,富人则是“悄悄进庄,打枪的不要”,埋头做事,少说多干,收获不管是大是小,总会有的。穷人即使有钱,也舍不得拿出来,他总怕钱飞了,又回到穷日子去。
穷人舍不得鸡肋
很多人想变成富人,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,而是不敢真的那么做。
总是有太多顾虑,面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,他不去想一万,总去想万一,越想越可怕,结果无数的可能性就在这种犹豫和等待中化为乌有。
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,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,不用思考就能作出选择。比如,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,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。之所以这样,就因为你有 过痛苦的经历,小时候有很多血的教训。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情况是很少的,烫过一次手你就不会再去玩火。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,它会让人得到经验,变得聪 明。
犯错误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。
很多人总是担心创业失败,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,落得个俗话说的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。
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,犹如人生的鸡肋,说到底还是反映出缺乏自信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。老板之所以雇你,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,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,如果他挖不出剩余价值,雇你等于零。
所以最终,要创造自己的幸福,还得靠你自己。
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,舍不得鸡肋也是干不成大事的。当然,孩子舍出去了,也不是就一定打得着狼,失手的事完全可能发生;舍去了鸡肋也许最终并没有干成大 事,甚至真的连光骨头都没得啃了,这也有可能。不过只要你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,多一些经历,无论如何总是好的,至少对提高个人素质有用,那 么你就会觉得,你在走着,在向目标接近,总比原地踏步好。犯错误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。
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办法,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,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。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,猴子看到花生就伸手去抓。结果,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,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,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。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它的花生,被人轻而易举捉去。
可怜的猴子!它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它太缺食物,把食物看得太重了。
缺钱,穷人往往就会把钱也当成一种负担。钱这种东西对人们都有着巨大的诱惑,如果过分看重,那可能就会造成人们生活重心的偏移,让人们忽略一些比钱更重要的东西。
reference: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55963.jsp
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,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,开机!而对于想要创业的穷人来说,什么也别想,干起来再说!
干任何事都是需要条件的,而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耗费许多精力,拖延漫长时间,有时还没等到条件成熟,周边环境已经变化,旧条件没达到,新问题又冒出来,结果还是下不了手,最终不了了之。
穷人一生都在等待,等所谓的机会,等条件成熟,头发等白了,心也等老了,既使条件成熟了,你也懒得干了。机会不是等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,不干永远没有机会。
干起来再说,边干边寻找机会,边干边创造条件,边干边修正,边干边完善,你是穷人你怕什么!只要大方向是对的,也许最初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,最终就有了好 的结果。穷人一生都在等待,等所谓的机会,等条件成熟,头发等白了,心也等老了,既使条件成熟了,你也懒得干了。机会不是等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!
人生一场赌
穷人遇事爱说赌一把,人生一场赌,这是一种态度。
赌是最能看出一个人性格的,面对直接的利害得失,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,哪怕你不选择,也是一种态度,也要承受后果,你既然入了局,就必须接受考验。
有的人喜欢豪赌,大把下注;有的人比较谨慎,步步为营。前者风险大,机会也大,输起来很惨,赢起来也痛快。后者来得慢,收获未必小,慢慢积累,或许终有所成。
最怕有种人,他看见局中热闹,忍不住心慌,也想博它一把,无奈患得患失,瞻前顾后,在一旁看得手心都冒了汗。如果始终只冒汗倒也罢了,可他冒汗以后,自以 为看出了门道,忽地长出一颗豹子胆,一头扎下水,连头发都不露一撮出来。其结果多半不好,如果输了,旁人想救他也无处下手;如果赢了,以这种状态,不像范 进中举,闹个半疯才怪。
没有一份真正的潇洒,输赢都是难以承受的。人生能有几回博,入局不是什么难事,但自己到底能赌多大?得先想清楚了,然后才是技术问题。赌博看起来是靠运气,但真正的高手绝对要凭智慧,以及性格上的过人之处,才能在这个场子里混下去。
其实穷人最应该赌的就是命运:难道我永远就是穷人?
有一个富人,他的成功是从买房地产开始的。当他决定要去买一个房地产作为投资的时候,他首先是买了一个课程,三百八十五美金的一个课程,去学房地产。他花 了六个月的时间去看所有能购买的房地产,而此时他的朋友正在海边玩冲浪,或者是打高尔夫球,或者是喝酒。六个月后,他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,他的第一个 房地产花了一万八千元,只付了十分之一的预付款,那也是跟人家借来的,所以事实上一分钱都没投进去。他尝到了甜头,又去借了两个一万八千元的美金,这样, 就有了三座同样的投资了。过了一年,他投资的房产增值了,每个都卖了四万八千元,加起来赚了九万美金。他又以这些利润,又买了许多其他的房地产。
这听起来有点像个神话,咱们姑且不去挤他的泡沫,至少这种方式是可以借鉴的。只不过你得付出代价,放弃你的休息和娱乐,当你的朋友在牌桌前激战时,你得坐到书桌前;当你的亲友去旅游时,你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转悠,调查市场,寻找机会。
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,成为富人以后,你可以不工作,只干自己喜欢的事,但在此之前,你必须比别人辛苦更多。
在同样的环境中,为什么有的人穷,有的人却相对富一些呢?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,也不是单眼皮和双眼皮的问题,而是知识、性格和思想。
素质创造财富
一般人眼中,拾破烂的一定是穷人,想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是近乎天方夜谈的事。可是,真就有人做到了。
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人,名叫王洪怀。有一天他突发奇想:收一个易拉罐,才赚几分钱。如果将它熔化了,作为金属材料卖,是否可以多卖些钱?他于是把一个 空罐剪碎,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,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,然后花了六百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。化验结果出来了,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 金!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,每吨在一万四千元至一万八千元之间,每个空易拉罐重十八点五克,五万四千个就是一吨,这样算下来,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 罐要多赚六七倍钱。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。
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,一念之间,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,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迹。
为了多收到易拉罐,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,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,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。一周以后,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,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,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。这一天,他回收了13万多个,足足二吨半。
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,卸完货仍然又去拾他们的破烂,而王怀洪却彻底变了。
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。一年内,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二百四十多吨铝锭,3年内,赚了270万元。他从一个“拾荒者”一跃而为百万富翁。
一个收破烂的人,能够想到不仅是拾,还要改造拾来的东西,这已经不简单了。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,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。至于600元的化验 费,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,一般的收荒匠是绝对舍不得的,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。虽然是个拾荒匠,却少有穷人的心态,敢想敢做,而且有一套 巧妙的办法,这种人,不管他眼下的处境怎样,兴旺发达那只是迟早的事。
穷人的一本万利
穷人即使有钱,也舍不得拿出来,他总怕钱飞了,又回到穷日子去,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,也不愿冒风险,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,还是紧紧抱着自己的钱,少用就等于多赚。
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,蛋生鸡,一本万利……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,毕竟是那样脆弱。在渐渐成熟的商品社会,利益平均化,经营理性化,一切 都趋于平淡,哪有什么一夜暴富的好事。一切都得渐渐积累,而穷人既没有原始的资本,又没有经营的经验,致富还特别心切,步子慢一点就颇不耐烦。
不耐烦就容易冒进,冒进的结果是好人牺牲,敌人高兴,你那点可怜的资本,几下就玩完。结果穷人的一本万利,最终演变成了一本一利,甚至是一本无利,还是好梦一场。
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,在此基础上,如果做得不好,可能只是万本一利,如果做得好,也有可能万本亿利,总之没有本是不行的。
穷人是想得多做得少,富人则是“悄悄进庄,打枪的不要”,埋头做事,少说多干,收获不管是大是小,总会有的。穷人即使有钱,也舍不得拿出来,他总怕钱飞了,又回到穷日子去。
穷人舍不得鸡肋
很多人想变成富人,他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,而是不敢真的那么做。
总是有太多顾虑,面对未来的许多不确定因素,他不去想一万,总去想万一,越想越可怕,结果无数的可能性就在这种犹豫和等待中化为乌有。
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,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,不用思考就能作出选择。比如,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,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。之所以这样,就因为你有 过痛苦的经历,小时候有很多血的教训。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的情况是很少的,烫过一次手你就不会再去玩火。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,它会让人得到经验,变得聪 明。
犯错误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。
很多人总是担心创业失败,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,落得个俗话说的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。
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,犹如人生的鸡肋,说到底还是反映出缺乏自信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。老板之所以雇你,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,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,如果他挖不出剩余价值,雇你等于零。
所以最终,要创造自己的幸福,还得靠你自己。
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,舍不得鸡肋也是干不成大事的。当然,孩子舍出去了,也不是就一定打得着狼,失手的事完全可能发生;舍去了鸡肋也许最终并没有干成大 事,甚至真的连光骨头都没得啃了,这也有可能。不过只要你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,多一些经历,无论如何总是好的,至少对提高个人素质有用,那 么你就会觉得,你在走着,在向目标接近,总比原地踏步好。犯错误不可怕,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。
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办法,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,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。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,猴子看到花生就伸手去抓。结果,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,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,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。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它的花生,被人轻而易举捉去。
可怜的猴子!它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它太缺食物,把食物看得太重了。
缺钱,穷人往往就会把钱也当成一种负担。钱这种东西对人们都有着巨大的诱惑,如果过分看重,那可能就会造成人们生活重心的偏移,让人们忽略一些比钱更重要的东西。
reference: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55963.jsp
事发时间:1637年
事发地点:荷兰
名称:郁金香事件
在1500an时代,
荷兰是欧洲一个培育郁金香球茎的国家。
贵族们愿意以很高的价钱去买这些郁金香球茎,
由于是特别品种的郁金香。
由于新品种的培植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导致供应有限,
所以有非常多的需求,
导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居高不下,
曾经于1623年从1000块一球上涨到1625年3000块。
这股热潮引来了很多投机者的注意。
一项衍生品的发明,
导致泡沫扩大得无法收拾。
由于郁金香球茎在培养过程不一定成功,
尤其是特别品种的,
培育商为了避免损失,
在培育的过程中会先和购买商签订合约,
在郁金香球茎培育出来后无论成功与否,
都会以当初说好的价格交易。
这个就是期货(forward/future)的前身。
期货的发明使到大家的焦点从货品本身,
转移到投机上(期货可以交易)。
由于大家没有看到货品,
只看到合约,
所以很容易会感觉到自己是在投机,
而非在购买货品。
结果到了1637年,
这个泡沫忽然破灭,
郁金香球茎价格掉到之前的1%不到,
很多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。
这时法庭作了一项裁决,
就是在1636年11月30日之后的合约,
可以以赔偿合约原本价格的3.5%来取消合约。
这个裁决其实就是选择权(option)的前身,
选择权的原理就是先预付一笔钱,
你就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未来某个时间,
以某个价格购入货品。
总结:只要有人,就会有狂热;有狂热,就会有泡沫。每个泡沫虽然牵涉的货品都不同,但是原因其实都一样。
reference: http://klse.i3investor.com/blogs/kianweiaritcles/55578.jsp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